?這是一個年僅14歲的小朋友寫的一首小詩,她用最簡單的話語,詮釋了對爺爺奶奶最深刻的思念。在這首小詩的背后,是一個女孩兒,用2年支教陪伴和近3年詩歌教育,將一束光帶到大山里,照亮了孩子們的詩心。她叫康瑜,“是光”四季詩歌的創始人,理事長,今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,2018年獲得第二屆伯格里園丁獎突出貢獻獎獲得者,2019年獲得《我是演說家》全國季軍和社創之星全國總冠軍。康瑜2015年6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,退出保研后,在云南保山支教兩年。于2017年9月成立教育非營利組織是光四季詩歌,目前機構共覆蓋約5萬名偏遠地區學生,通過詩歌發現大山孩子手里的光。
活動時間:2019年11月20日下午14:30
活動地點:北區食堂419報告廳
現場接受志愿者簡歷投遞
掃碼報名參加活動

2015年夏天,康瑜22歲,彼時,她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學生,剛剛本科畢業,已經順利保研。如果一切循著既有軌跡行進,康瑜應該也會過成許多人羨慕的模樣,但她卻開啟了第一次人生重置。就在畢業前一個月,康瑜做出一個決定:放棄人民大學的保研名額,放棄香港大學的錄取通知,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,放棄所謂穩定的生活,光明的前途……
所有的放棄,都是為了成全她的夢想——去支教。大家都往城市跑,就她逆流而上,康瑜清楚地知道,自己想要什么,在做什么。
畢業后,康瑜來到云南保山,成為當地初中的一名支教老師。在他人眼里,康瑜可能有點傻,但她自己卻很明確:“我希望獲得的,是工作或者繼續讀書沒法得到的,比如鄉村教育實踐,是必須腳踏實地,扎身到農村才能有所收獲。”
02
有一天,山里的校長問康瑜:“你知道這個小鎮最后的主人是誰嗎?就是這些最終留在山里的孩子。他們現在怎么樣,未來的小鎮就是怎么樣的。”
一番話,字字敲在康瑜心上,從那天起,她就一直在想,我可以多做一些什么,讓這些孩子更好一點,讓小鎮的未來更好一點?”
在漭水中學支教的兩年里,康瑜用“心思盒”打開對話時空,與四百多個孩子交換秘密,成為了孩子們認可的“康老大”;她每次要徒步二三十公里去家訪,每天要額外花費兩個小時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補課;她還發起了“百團大戰”、“十佳校園歌手大賽”等,鼓勵孩子們培養多方面興趣愛好;最為重要的是——康瑜教會了他們寫詩。
與詩歌的邂逅緣于一堂書法課,一陣突如其來的雨聲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,康瑜見大家看得認真,便決定帶他們看著雨花寫寫小詩。隨后,她注意到教室角落里的一個小女生在暗自掉眼淚,走過去后看到桌旁的紙上寫著: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雨后的太陽只照在我一個人身上,溫暖我;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世界上有個角落能在我傷心時空著;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,我希望媽媽的愛只屬于我…
這個女孩的媽媽,在她5歲那年去世了。看著她,康瑜又覺得心疼,又忍不住想,這些大山孩子,或許更需要的,是表達,被傾訴,被關注,不就是一種最好的方式?

支教結束后,離開大山的康瑜生了一場病,好像什么東西突然從身體里抽離。原本按計劃準備出國讀書的她,在教師節收到孩子們的信,上面寫著:“康老師,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這樣,在詩歌里找到自己。”霎時間,康瑜的心被填得滿滿當當,于是,她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。
03
2017年9月,“是光”四季詩歌教育公益項目團隊正式成立。
截止到目前,“是光”四季詩歌教育已覆蓋21個省份,累計超過600所鄉村中小學引入詩歌課程,涵蓋53600多名學生,共有50個核心志愿者,180多個人才庫成員,此外,還有1700多個普通志愿者。
“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詩歌教育。”基于這樣的理念,“是光”的志愿者們如同散落各處的星星,發揮各自專長,為大山里的孩子共同搭起詩意的星空。
當所有能量聚合一起,也可以召喚出更多希望。2017年12月31日,康瑜帶著18個孩子走出了大山。
在南京一場2000人的詩會上,看著舞臺上的孩子們勇敢地將自己寫的詩歌演唱出來,康瑜一瞬間淚流滿面,她知道,過去這群孩子不完整的、一碰即碎的世界觀正在被溫柔鋪展,詩歌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著每一個人…
04
1992年出生的康瑜,長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,每每與人交談,總是會不自覺笑成月牙一般,眼底的篤定和光亮肆意蔓長。
